卢照邻的爱情长诗:烛光下的思念,情侣们共读情字14情,共谱幸福篇章

烛光下的思念,是一种深沉而又浪漫的情感。每当情侣们聚在一起,共读情字14情,共谱幸福篇章时,那种温馨、甜蜜的氛围总是让人心动不已。在这种时刻,彼此的心灵仿佛在烛光的映衬下更加明亮,每一个眼神、微笑、感动的表情,都让人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美好。愿每一对情侣都能在烛光下的思念中,共同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故事。

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但是好像存在感并不是很高。杨炯曾经说过“愧居卢前,耻于王后”,因为初唐四杰的排名是“王杨卢骆”,杨炯觉得卢照邻的文学水平比自己要高。

但是我觉得他的话其实没什么借鉴意义,因为他的后一句“耻于王后”实在有些不知高低。王勃只活了二十几岁,但他是初唐史上一颗绕不开的新星,代表了整体的初唐的气象。

历经了魏晋的乱世,隋末的割据,初唐早已奠定了盛世的根基,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是一个声雄气壮的时代,所以会出现初唐四杰,所以会出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句。

卢照邻的爱情长诗:烛光下的思念,情侣们共读情字14情,共谱幸福篇章

说回卢照邻,他的作品还是以前朝的歌行体为主,初唐的文学形式还没有完全成熟,更多的是借鉴汉代和魏晋的文学风格。

他得以传世的句子藏在一首长诗里面,著名到什么程度,著名到比肩李白的一夫当关和青梅竹马,比肩杜甫的人生七十古来稀,比肩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文学形式的最高实现形式,就是融入到当时以及后世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口语的一部分,看到一个场景,升起一种感情,想起了前人的诗句和由此而生的成语。

卢照邻的诗正是这样,直到今日,天下有情人想要表达对彼此的爱意时,都会不自觉的想起。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节选的这一段出自《长安古意》,这是卢照邻知名度最高,文学水平体现的最高的一首诗。

这里是承上句,问当时的仕女是否学过吹箫,产生的云气飘飘摇摇的直往云天而去;

她们回答说,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里曾经学习过歌舞以充实时光;

在其后就是强烈的情感表达: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

其实这是一首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妓女和嫖客的诗,然而在这其中,却埋藏着这样一句感情真挚的话。如果能够和喜欢的人双宿双飞,像比目鱼那样形影不离,自己就算是死了也甘心。

如果给我选择的机会,我会选择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也不要做那三十三重天上孤独的仙人;

因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因为“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做个仙人注定是要寂寞的,长生不老也就意味着太上忘情。

因为生命的本质是荒凉,而我们凡人要做的就是寻找到一个值得追寻的事物,在追寻中度过一生,实现个人的价值,完整个人的生命形态。

而一个人的生命想要完整,找“另一半”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两个人的陪伴中温暖的度过本该荒凉的一生,这一点不知道让多少神仙羡慕。

卢照邻在初唐写下这首诗,应该也受了当时社会风气开放的影响;人们可以大摇大摆的流连青楼,不用担心社会道德的束缚,也不会有人拿这个说事儿挑理;男人可以自由地在这里寻求自己所谓的真爱,寻找一段真正的感情,而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真正的感情,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是一件很珍贵的东西呢。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