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生历经四位帝王,逐渐展露出她出色的智慧和决断力,最终成功掌握了清朝三朝的大权。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机智的手段,在权谋斗争中不断攀升,成为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女性统治者。从任职妃嫔、操控朝政到最终成为摄政王后,慈禧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不择手段的手法,一步步握住了政权的核心。她的生平经历充满传奇,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思考与争议的题材。这段文章将从她的早期生活背景开始,探讨慈禧如何在宫廷政治中崭露头角,逐步以其出众的才智和意志力掌握了三朝大权。
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著名的女性,其中一个便是大清末期的慈禧太后。从最初一个小小的贵人,一路厮杀至权柄最高端的老佛爷。这其中经过了四代皇帝,被人们戏称为“铁打的慈禧,流水的皇帝”。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老佛爷慈禧是如何踩着这些大清男人们打怪升级,卫权保位的。因为才华,兰贵人成为咸丰眼中的红人,从而直接让其对权力有了欲望慈禧,初入清宫时可不是这样八面威风,因为她就是个傍晚时分悄悄于后门进入紫禁城的小小贵人。据说她为着这入宫的低调,心里有着老大的不爽呢。
但没关系,咸丰帝当年后宫充实,不会在意这位兰贵人爽不爽,反正他也没将三千宠爱独给慈禧一人。所以,这时的慈禧有没有野心不知道,只知道本身并不起眼。想来慈禧也很清楚,想要在后宫出头,是不能着急的,所以她保持了克制。
所幸慈禧年轻,十七岁花一样的年纪,加上水嫩的容貌,很快得到了咸丰的眷顾。从其入宫的升级之路可以看出来,兰贵人用两年时间上升为嫔位,又用了两年就成了妃位,而且成功为咸丰生下了唯一的儿子载淳。
不知怎么回事,至道光时清朝这些当家男人似乎就子嗣不盛了,也正因为如此,才惹得很多人说:如果道光不是没那么多选择,咸丰当年也不见得能坐上龙椅。毕竟咸丰形象一般,腿是跛的,脸上也因出天花留下满脸麻子。
但当年道光四个儿子,其中两个极小,而另外一个与他虽然相差不大,但却没咸丰这样幸运。据说咸丰当年表现的极为仁厚孝顺,以致让道光赏识不已,最终将大清江山留给了咸丰。
可惜道光没想到,自己这个儿子仁厚有余,可能力一般。但也正因为如此,慈禧受到了咸丰的眷顾,因为人家慈禧有装备:善书法。
虽然说后宫不得干政,但当年也没有打印记、秘书之类,咸丰年轻好玩,再加之身体素质一般,难免时常不想工作。同时,他对大臣们又不相信,这时有着书法功底的慈禧就有了用武之地:代其批阅公文。
当然,大臣们为此肯定会不满,但慈禧有自己的手段,竟然很快让心有怨言的大臣们平息了对她干政的讨伐。想来这就是慈禧高端不可示人的另一件装备了:政治手腕。
如此一来,咸丰是有了充分的时间来享受他的美色、美酒、丝竹,甚至是鸦片。结果小身板很快吃不消了,最终于三十岁的春秋正盛变成了清陵一员。
慈禧这一年二十六岁,年轻轻地守了寡,但也母凭子贵,成为大清朝圣母皇太后,与慈安太后分执大清权杖。就此,算是老佛爷真正步入政治圈,成为大清朝有目共睹的真正赢家。
母亲太能干,儿子便窝囊,慈禧想要把持朝政,最终便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痛苦死去这一年,载淳才六岁,他既没顺治一样的能力,也没顺治那样甘为后台的母亲。所以,虽然咸丰为其留下了八个顾命大臣,却很快就在慈禧的操作之下挂了。
据说当初慈禧这样做是为了爱儿子,为了给儿子保住江山之位。大概是这样吧,毕竟当时形式蛮复杂的,各种权力交织,后宫、前朝,外加皇家同宗之权,大家谁不对皇位眼热?
但慈禧帮儿子保住了皇位不假,可真等到儿子亲政时,她又表现出了放不下权利的一面。先看看儿子这名号:同治,这不就是共同治理的意思吗?
当然,我们也不能回避这样的现实,因为有慈禧的垂帘听政,同治时期的政绩还有那么一点上升的,所谓的同治中兴便出现在这个时间段。但也这同时刺激了慈禧誓死捍卫手中权柄的野心,以至儿子想要回大清政权时,她虽迫于无奈而放了手,却从没真正丢开过。
当时同治对自己这个亲生母亲也是百般无奈加害怕,通常他有事情更喜欢与慈安太后沟通,而自己的母亲则是那个强加管理其饮食、学习、准则等一系列事物的人。在慈禧那里,同治不知挨了多少训,这让他与亲生母亲越来越生分。
慈禧控制皇帝的另一装备就是:女人。皇帝身边要留什么样的女人,不能留什么样的女人,她都非常清楚,所以她一直想要极力控制这件事。
可是同治当年并没有听她的,非常执拗地娶了阿鲁特氏为皇后。但阿鲁特氏个性刚烈,与慈禧冲突直接,最终的下场可想而知。
在这件事上,也进一步激化了同治与慈禧对抗的事实。当同治深知自己病不可治之时,就下定决心,绝不能将清朝大权留给母亲,所以他想要暗中立诏来打造大清新政接班人。
可惜,这一行径被大臣们给出卖了,而同治的这一行为让慈禧恼怒异常,她竟然让人停止了儿子的治疗,甚至连饭也不给吃,就更别说会见朝臣了。
同治苦撑几天之,心怀遗恨而亡。大清第二个当家男人就这样走了,只有二十岁年纪。而留给慈禧的,却变成了一副完整的权杖。
欲望升级,重权难放,慈禧于政治走上不归路,致使两代皇帝成傀儡同治没有留下儿子,大权只能由慈禧暂掌,对于接班人,那就只有她才有话语权了。于是,她将自己亲妹妹婉贞与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过继了过来。
这一年的载湉只有四岁,登基为帝,始称光绪。但谁都很清楚,光绪帝只是一个摆设,一是年纪小,二是身份事实,他只能被慈禧利用,不可能得到大清的半分江山。
事实也正是如此,虽然外传慈禧对光绪帝是百般疼爱。但亲儿子尚可相亲相杀,又何况是继子?对慈禧而言,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对你好没问题,表现母慈儿孝也有模有样,但一到了冲突出现,她就会变身全副武装,待战而发的女权代言人。
所以,及至光绪亲政,慈禧虚晃一枪,又一次如对待同治一般,不再幕后管理了。可事实上,前朝的任何风吹草动,从没淡出过她的耳目。
光绪这孩子风风火火搞起了“戊戌变法”,这时慈禧并没有干涉太多。其实很多人都没有明白,当时为何慈禧没有管这件事,是真的想让光绪单干呢,还是只是挖了个坑等着光绪来跳呢?反正大家更愿意相信她是想放手让光绪单飞了。
真的这么简单吗?想来不是。毕竟当时光绪听从了康有为的“以现有之权,行可变之事”的提议,想要将慈禧处理掉。想一想,如果慈禧已经完全放手了,光绪何必还要动这念头呢?可见慈禧的放手,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
果然,这场变法很快就成了一场“引火自焚”的闹剧,因为步伐太大,行事太不谨慎,慈禧直接出手,将变法进行了压迫,同时光绪帝也变成了笼中之鸟。最终连死都变得扑朔迷离,真叫结局悲惨。
事实上,就算是末代皇帝溥仪也不过是慈禧卫权的一枚棋子。所以,他这个宣统皇帝比光绪还要惨,不要说慈禧的疼爱,就是关心也谈不上,因为慈禧也很快撒手人寰,只留下一个烂摊了,没过多久便全盘灭亡了。
慈禧在给自己的母亲祝寿时曾写过一首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意思是不错的,可从她对自己儿子以及光绪、溥仪这些孩子来看,明显都没有权力来得重。现在想想咸丰,若他不是早早死掉,慈禧老佛爷会不会因为权柄而兵行险招呢?真是细思极恐呀。
参考资料:美国人看慈禧:威严背后魅力十足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