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途中遭遇匈奴人袭击,被囚禁在匈奴部落中长达十年之久。在这段漫长的囚禁期间,与一位匈奴女子建立了一段离奇的爱情故事。他们跨越了文化的隔阂和身份的差异,在囚禁的牢笼中相互扶持,慢慢地培养出一份深厚的情感。这段不寻常的缘分,让张骞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人性的力量。
公元前139年的一天,张骞看着身边楚楚动人的匈奴女子,一见倾心。一旁的军臣单于和右谷蠡王看在眼里、笑在心里……西汉建国时,北方即面临匈奴的威胁,为尽快消除威胁,汉武帝计划与饱受匈奴欺负的大月氏(游牧民族)联合,共同攻打匈奴,但要想前往大月氏,就必然会经过匈奴领地河西走廊。于是,汉武帝公开招募要求要有一位身强体壮、骁勇善战的人担任出使任务。
满怀抱负的张骞,挺身应募,汉武帝得知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很是放心,随即,一口答应,并给他配给了一百多名士兵和一位向导堂邑父。
武帝建元二年,张骞率领一百多人,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朝西边前进,来到河西走廊。张骞出发前就担心会在此地遇见匈奴人,竭力做好防护,却未料匈奴骑兵聪明狡猾,一看他们不是自己人,便将他们抓到了匈奴王庭(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附近),在王庭上,张骞见到了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此行目的后,当然不会让其去大月氏,但又不敢把他们一行人就地处死,毕竟汉王朝国力相当充沛,匈奴人再厉害也不敢冒然和汉王朝作对,于是想出了软禁张骞的法子。而这一囚禁,张骞在匈奴国竟生活了整整十年。
一年里,一心不忘使命的张骞,在军臣单于的各种威逼利诱下,并没有屈服,军臣单于深知匈奴人大都野蛮、粗俗,缺乏教育,正需要张骞这样的人才,且张骞为国效忠的勇气令他十分佩服,于是,想说服其为己效力,张骞心想一时半会也不可能逃出这里,与其等死,不如先答应他们的要求。
匈奴右谷蠡王有一个女儿,刚十六岁出头,长得浓眉大眼,可谓国色天香,军臣单于知道后,便商量将其许配给张骞,一来,张骞有妻室,就不怕他会出逃;二来,能让他安心为我所用。
此时的张骞正二十来岁,血气方刚,相貌堂堂,对这位妙龄女子,一见倾心。得知军臣单于要将其许配给他时,更是开心不已。
该女子名叫颜英,是右谷蠡王与从汉王朝抓来的女子所生,他母亲虽是谷蠡王妻子,却并不招谷蠡王喜欢,她出生后,谷蠡王见是女儿,对她和母亲更无好脸色。所以,她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
在她十五岁那年,母亲得了伤寒未得到及时医治而不幸离世,她成了有家却无人管的“孤儿”,当右谷蠡王得知军臣单于想把他女儿许配给张骞时,他喜出望外,立马答应了这门亲事。
军臣单于给两人举办了匈奴式婚礼。婚后,该女子成为他的贤内助,对他不仅关爱有加,而且把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张骞对其更加怜爱,一年后,他们生下一男孩,此时的张骞尽管已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但他始终未忘记最初的任务,一定要到达大月氏。
况且,他的妻子很早就想去汉王朝,她母亲曾经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这便坚定了他逃离的决心。表面上,他仍旧事事听从匈奴人安排,实际上,他暗中观察当地地形,努力学习匈奴语,就为了有朝一日能带着妻儿逃离此地。
到公元前129年,张骞在匈奴已生活了十年。此时,匈奴人见他从未有过出逃的举动,便对他放松了警惕,单于也认为张骞已经断绝了去大月氏的念头,愿意长久地生活在此。
然而,在朔三年(前126年)初,军臣单于病死,其弟左谷蠡王自立为单于,进攻军臣单于的太子于单。于单失败逃汉。张骞便趁匈奴内乱之机,带着妻儿和堂邑父,逃回长安。
从武帝建元三年(前139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前126年)归汉,共历十三年。虽然张骞未完成任务,但他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后期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