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VS刘备:领导力对比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和刘备被称为三国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位领袖。曹操以其谋略和权术而著称,刘备则以其仁德和仁义受到世人赞誉。两位领袖的不同风格和方法在不同领域中展现出来,让人们对他们的领导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曹操和刘备的领导力进行对比,探讨他们各自的优劣之处。

历史研习社作者:不识字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如果穿越到三国时代,你会选择为谁效力?

选择为谁效力,言外之意,就是挑个好老板。当然,那就不能挑死得太早的,比如前期的董卓、袁绍、刘表等。明智的选择,应该在三足鼎立之后的曹刘孙三家,代表:曹操、刘备和孙权。

孙权,虽然青年时英明神武,分别在赤壁和夷陵连破曹刘,但后半生昏聩无能,逼死陆逊、大搞宫斗,整体算不上明主。相比之下,曹操和刘备,两人没有明显的污点,就是更好的选择。那么,如果我们真的穿越到三国,曹操VS刘备,应该选谁做老板?

一、军事PK

三国之世,以乱为先。为谁效力,首先考虑的自然是保命。因此,老板军事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考量的第一要素。

曹操的水平,不用多说,毫无争议的三国第一人。从189年陈留起兵始,曹操一路破黄巾、逐黑山、斩吕布、剿袁术、灭袁绍、征乌桓,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最后也只是因瘟疫在赤壁败于周瑜而已。后来以一州之力打得魏国九州毫无还手之力的三国第二名将诸葛亮,说起曹操,也是一万个佩服: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所以,曹操要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那么刘备呢?当然比不上曹操,但水平也差不到哪去。

很多人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对刘备的用兵水平嗤之以鼻,认为是个战五渣。但实际上,正史中刘备的水平真不差。

曹操VS刘备:领导力对比

刘备水平差,主要是前期留下的印象:被曹操撵着打,汝南、当阳接连大败,只靠着周瑜火烧赤壁才勉强夺取荆州成鼎力之势。怎么看都不像懂兵的人。但事实上,除了曹操外,刘备打别人,那是一打一个赢的常胜将军。

杨奉、韩暹寇徐、扬间,先主邀击,尽斩之。——《三国志·武帝纪》

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三国志·先主传》

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三国志·先主传》

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先主传》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三国志·先主传》

什么杨奉、韩暹,刘岱、王忠,蔡阳,包括曹操手下的宗族外姓第一大将夏侯惇、于禁,以及荆州各太守,刘备都是轻轻松松吊打,完全不在话下。

三顾茅庐之后,有了诸葛亮做军师将军帮他掌管内政后勤,他更是开始了开挂一般的战绩。

入益州,兵不满万、孤悬敌后,从刘璋、张鲁的夹缝中出兵,一路吊打川将拿下成都;攻汉中,率黄忠、法正与魏军全面对峙,用计绕后阵斩夏侯渊,夺下阳平关逼退曹操,成功夺取汉中。这两次战役,正史中都出于刘备亲手(演义神化诸葛亮,功劳都写给了他),可谓老刘的巅峰之作。

正是有这种实力,天下第一的曹操才会屡次夸赞他,认定他是天下第二: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刘备,吾俦也。

《三国志》给曹操的评语是“明略最优,超世之杰”,而刘备“机权干略,不逮魏武”,算是两人综合能力(包括军事)的盖棺定论。所以这一回合,曹操胜于刘备。

二、性情PK

在保住小命的前提下,其次关心的问题应是相处,而老板的性情则是重点。

在传统印象中,曹操一般都自带奸雄霸气,而刘备哭哭啼啼,近似虚伪。但同样地,这与真实形象相差甚远。

正史中,曹操的“霸气”形象,大都来源于他的诗作。如《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些恢宏壮阔的诗句,配上曹操在功业上的雄才大略,往往会使人顿生苍穹豪迈之感,以为曹操的性情便是如此。但实际上,曹操的为人行事并不潇洒霸气,而是残忍奸诈。

先说残忍。从小事看,误杀吕伯奢一家时,曹操并不悔过,而是凄然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从大事看,攻打徐州时,为快速取利,不惜屠城: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包括后来屠雍丘、彭城、柳城、邺城和宛城等等,曹操只要能快速取胜,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并非他诗句里写的怜悯苍生,为之牵肠。

另外,大规模高频率强制徙民,只为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也是曹操在军阀混战中最常用的手段。如:

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陇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动,扰扰不安。

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馀口。

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征令内移。民转相惊。

太祖问济曰:“昔孤与袁本初对官渡,徙燕、白马民,民不得走,贼亦不敢钞。今欲徙淮南民,何如?”

根据《潜夫论实边》:民之于徙,甚于伏法。伏法不过家一人死尔。诸亡失财货,夺土远移,不习风俗,不便水土,类多灭门,少能还者。曹操的这种做法,一念之间致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至于灭门,实在算不上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豪迈霸气”,而是残酷无情。

再说奸诈。关于这点,有人曾探讨说曹操奸诈并不是缺点,因为打仗本来就是“兵不厌诈”。这种想法固然没错,但混淆了概念。正史上,曹操的奸诈,并不是针对敌人或对手,而是对自己亲近的人使用。

魏武帝常云,“我睡眠中不可亲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然慎此。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世说新语》

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曹瞒传》

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曹瞒传》

假梦杀人、喜怒无常、借汝头一用,曹操对待真心为他好的人,使这种奸诈手段,残忍且嗜血,搁谁恐怕都会感到心寒胆颤。

尽管他也有过义释关羽、屡任魏种的浪漫情节,但终其一生,奸诈残忍一直是他的主旋律。

相比之下,被《三国演义》刻画成只会哭哭啼啼、伪君子样的刘备,才是三国史上真性情、真仁义的代表。

怒鞭督邮: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五葬反。弃官亡命。

求田问舍:(许)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仁感刺客: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携民渡江: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每一桩每一件,刘备的真性情不做作,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不如曹操才华横溢,会写诗作文,口头上表达自己对百姓的怜悯牵挂,但他的行动,却是实实在在为百姓考虑,甚至期间差点让自己送了命。

后来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评价刘备,说他与百姓“甘与同败”,活该他成就帝业。南宋的辛弃疾,看到求田问舍那段,也不由得感叹“刘郎才气”。这都是折服于刘备的人格魅力。

所以,如果作为一名下属,要在曹操和刘备之间做出选择,刘备的安全边际要高得多。

三、人品PK

作为一名老板,对待有功之士的前后态度,可以看出他的人品。而根据这个,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曹操和刘备的人品高低。

还是先说曹操。曹操一生纵横南北,扫遍天下,最终开创大魏基业,虽然主要靠自己雄才伟略,但其间也少不了众多谋臣良将的辅佐和关键人物的帮忙。

然而,就在他一步步从奋武将军—司空—丞相—魏公—魏王的枭雄道路上,那些曾经为他出生入死或大恩于他的谋臣良将,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反而屡屡遭到他的无情抛弃或诋毁。

最典型的例子,荀彧。

荀彧之于曹操,几乎可以媲美诸葛亮之于刘备。无论是在曹操发家还是危难时,无论在人才输送还是自身谋略上,无论是内政后勤还是军机决策上,荀彧都曾为曹操呕心沥血,堪称曹操霸业路上的第一功臣。可这一切最后换来的是什么?

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魏氏春秋》

一空盒而已。仅仅因为荀彧不支持他进位魏公,曹操便内心“不平”,最后以隐喻的方式逼其自杀,实在令人寒心。后世喜爱曹操的读者往往以二人政治理想的不同,来解释曹操逼死荀彧乃是无奈之举,但仔细想想,曹操真的存在这种迫不得已吗?削夺权力留其一命,真的就做不到吗?无他,刻薄寡恩尔。

对待荀彧如此,对其他人则更甚。

许攸。官渡之战前,曹操形势危急,许攸来投,曹操光着脚迎接:子卿远来,吾事济矣!后来许攸稍微居功,曹操表面不在意,但:然内不乐,后竟杀之。

宗族兄弟,大将夏侯渊。在他扫荡关中所向披靡时,曹操: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后来夏侯渊战死,曹操: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

外姓第一大将,于禁。屡立大功时,曹操: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关羽水淹七军后,于禁投降,曹操: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另外,像不太出名的张绣、娄圭等,更是曹操用完就丢的典型,毫不留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备对待有功之臣,甚至“罪人”,都是宽厚为先。

关羽,大概和夏侯渊的经历一样,水淹七军时威震华夏,随后败亡。刘备没有说过任何一句怨言,而是兴师报仇。两个人的感情,被死对头魏国的谋臣刘晔描述为: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糜竺,因为弟弟糜芳叛敌致使关羽败亡,自缚请罪,刘备不但没有怪他,反而好言劝慰,待遇如初。这个待遇是“位在诸葛亮之上”。

黄权,夷陵大败时因为被断归路而投魏,刘备没有怪罪他家人,还说自己负了黄权,不关他的事。

数下来,刘备真正杀过的旧部,都是犯了重罪的。彭羕谋反,刘封不救关羽、欺凌孟达导致孟达降魏、丢失东三郡。甚至如果不是诸葛亮执意要杀,刘备还在考虑不杀刘封。

这里的每一件,放在曹操身上,几乎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别说触及利益,就是惹到曹操情绪上的不高兴,人都难逃一死——可能这就是某些人推崇的杀伐“霸气”。

当然,作为旁观者,很多人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反而津津乐道。但回到我们的原题,如果穿越到三国时代,你身处其中,你会选择这样的曹操做老板吗?

反正我选刘备。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