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喜欢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吗?今天小编将会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个故事。
历史告诉我们,得位不正的皇帝往往是一代明君,因为他不是通过正常的继承手段当上皇帝的,内心里总会感觉到名不正言不顺,如果不干出一番成就来的话,那就更遭人诟病了,比如李世民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之后逼父亲李渊下台,李世民当上皇帝后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是载誉史册的一代明君。
再比如说明成祖朱棣,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被封为燕王,朱元璋去世后,其孙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避免分封各地的藩王们起兵造反,朱允炆刚当上皇帝不久后,就开始大搞削藩,磨刀霍霍向自己的叔叔们。燕王朱棣英明神武,带兵打仗很有一手,手握重兵、镇守一方,他本来就不服气朱元璋不将皇位传给自己而传给朱允炆,如今朱允炆又不知天高地厚,着急忙慌对藩王们开刀,燕王朱棣一怒之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靖难之役。
四年之后,朱棣率兵打进了南京城后,皇宫大院起了一场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是为明成祖,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帝。朱棣当上皇帝后,始终害怕自己那下落不明的侄子有朝一日卷土再来,他耿耿于怀自己得位不正、恐遭天下人耻笑,为了证明自己,他一手开创了永乐盛世,做出了许多成就,在文化上,让明朝大才子、内阁首辅解缙主编了旷世大典《永乐大典》;在军事上北征蒙古、南征安南,打出了大明王朝的国威;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促进生产,经济达到了有明一代最高峰;在外交上,让郑和七下西洋,国威远扬、外国来朝。
我们常常说“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是一个太监,原名马和,小名三宝,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朱棣赏识,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为了寻找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宣扬了大明国威,他耗费巨资让郑和下西洋,一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二是为了制造天朝强盛万国来朝的热闹氛围,七个东南亚国王来朝觐自己,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为人们所认可的真正皇帝。
郑和下西洋时的规模、船只、人数自不必多说,规模宏大无比,船只既多又大,人数多达两三万,一共历经了28年,最远曾到达东非和红海,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奇迹。有趣的是,郑和每次下西洋,都会带一批老妇人,这是为什么呢?航海过程枯燥无味,如果只是为了供船员们消遣的话,为什么不带一些年轻貌美的女人呢?并非如此,在古代人们比较迷信,出海时也有许多讲究,绝对不带年轻女子,因为“有少女同行不利航行”,他们认为有月事的年轻女子是不洁白的,会给航海带来灾难。那额为什么要带一批老女人呢?
原因有三,其一,这些老妇人都是有手艺的裁缝,当时的衣服鞋袜不耐穿,容易破,如果船员们的衣服破了的话会让老妇人们缝补。而且她们还会把中国的缝纫技术传给南洋各国,当时的南洋国家十分落后,老百姓们衣不蔽体。其二,这些老妇人中有的是稳婆,也就是接生婆,她们跟随郑和到其他国家传播大明王朝的先进医术,教他们如何接生,如何治疗简单的疾病;其三,航海路程遥远,路上十分乏味,船员们难免无聊至极,而这些老妇人们年老色衰,不会因为男女之事而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