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燕云十六州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公元936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心,他不得不请求外援,而契丹的大辽早有南侵的打算,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面对石敬瑭的需求,二人不谋而合,于是达成同盟,契丹出兵帮助石敬瑭建立后晋,石敬瑭则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从此,燕云十六州从中原版块割除,数次易主,成了大辽、金国、元朝等外邦的疆域。后来历经后周、北宋、南宋,直到大明的建立,燕云十六州才回到中原的怀抱,期间历经400多年,每个汉人建立的王朝都竭尽全力想要拿回它,但均是无功而返。
由此,它也了成了整个大宋王朝抹不去的伤痛,为什么都想占据燕云十六州?它真的如此重要吗?
什么是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具体是指:幽州、顺州、儒州、檀州、蓟州、琢州、瀛州、鄚州、新州、妫州、武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等十六州。
对应的分别是今天的北京市区、北京市顺义区、北京市延庆区、北京市密云区、天津市蓟州区、河北涿州、河北省河间市、河北省任丘市、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山西省应县、山西朔州市东、山西省朔州市区、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
燕云十六州东西长约六百公里,南北宽约二百公里,涵盖了今天的北京全境、天津全境,以及山西和河北省的一部分,总面积约十二万平方公里。
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
相对于疆域广阔的中原来说,区区十二万平方公里不算太大,但它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想把它拿回来的原因。
《契丹国志》对它的重要性作出了非常精妙的评价:
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
这个评价算是一语中的,燕云十六州大多山岳纵横,是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它是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而中原地区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契丹包括后来的金国、蒙古之所以能轻而易举的南侵,也正是依仗了燕云十六州的优势——进可攻,退可守,拥有了燕云十六州的便利,少数民族的铁骑可以昼夜之间饮马黄河,想来就来想回去也可以守住。
每次南侵北方都是倚仗行军速度极快的铁骑,那么中原的政权为什么不发展与之抗衡的骑兵呢?
不是说不想,而是实现不了!
中原王朝主要的牧马来源有两个地方:一个燕云十六州,另一个则是河套平原。而大宋时期,这两个地方都被外邦占据,燕云十六州被契丹控制,河套平原以及甘肃等地被李元昊建立的西夏政权占据,大宋控制的中原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缺陷,根本就没办法大规模放养军马,自然也就建立不了强悍的骑兵部队。
自古有云“燕赵地区多豪杰”,也就是说燕云地区民心可用,但是此时的燕赵豪杰成了外邦的臣民,这对于中原政权也是有弊无利。
另一方面,相对于契丹的苦寒之地,燕云地区土地肥沃。借助农业发达的燕云地区,契丹在占据此地数年间,迅速进入到半农半牧阶段,契丹由此兵强马壮。占据燕云十六州后,大辽立马将幽州升为南京,作为大辽的一个都城,而且相对其它是个都城,幽州是最富庶的疆域。
正是因为燕云十六州有着如此的重要性,所以后周以及大宋政权,都把收复此地作为第一战略,为此,中原王朝几次兴兵讨伐。
为何收复之路如此之难
既然燕云十六州如此重要,也定下了收复它的战略,那么为什么还让它400年间数次沦落外邦呢?这就要说说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艰难经历了。
因为大辽是游牧民族,所以一开始并没有认识到它重要的战略性,只是把它作为富庶的都城来对待,这也给了中原政权一次可趁之机。
公元959年,后周皇帝柴荣趁着契丹内讧,局势动荡之际,御驾亲征,开启了第一次收复燕云地区的战争。要说这一次,对于中原政权来说,绝对是收复燕云地区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机会。后周军的收复行动也很顺利,仅仅一个月时间,便攻破了宁州、瀛州、鄚州等要地,兵锋直指幽州。如果苍天再给柴荣一些时间,相必是可以一举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可惜天公不作美,在商议如何攻取幽州的时候,年仅三十九岁的柴荣突发疾病,不久病逝于军中,收复燕云的最佳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柴荣病逝,赵匡胤迅速篡夺了后周的皇位。按说后周打下了基础,接过任务的北宋收复燕云地区应该不难。可惜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在收复北地的战略方向都出了问题。
后周是先攻大辽,而北宋是先收复南方诸国,经历了南汉、南唐、后蜀等国的收复战争,北宋已经兵疲民乏,而大辽刚好趁着北宋与南方诸国的交战空白期,迅速调整了燕云的军事部署,这也造成了北宋初年没有收回燕云地区。
北宋后期,重文抑武的战略部署自保尚且不足,更别指望能出兵北伐了,南宋更是无力回天。直到大明开国,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令徐达、常遇春统兵十五万,攻克元大都,至此,脱离中原四百多年的燕云地区重新并入中原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