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既然不喜欢雍正 康熙为什么还传位给雍正

  你真的了解康熙和胤禛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早年,康熙立了二儿子胤礽为太子。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给难产而死的仁孝皇后一个交代。仁孝皇后可以说是康熙的结发之妻,可是在她快要生产的时候,康熙却在外风流快活。等到康熙回宫时,孝仁皇后产后病危,奄奄一息。康熙感到很内疚,就把刚生下来的胤礽立为太子。

  但是这个太子却不是个治国的材料。他一次又一次犯下严重错误,让天下都寒了心。康熙不得已把他给废了。重新在诸多的皇子中选择接班人。这样一来,众多皇子摩拳擦掌,都要一展身手,博得皇阿玛的青睐。

  一、胤禩的模仿

  在众多的皇子之中,皇八子胤禩的力量最为强大。他非常善于捕获人心,通过小恩小惠的施舍,取得了很多的人支持,当时的朝野都称他为"八贤王"。他为人处事,努力向康熙靠拢,日子长了颇有康熙的样子。所以,在诸多皇子争夺皇储之位的争斗中,胤禩占了上风。

  但是,康熙却对这个"八贤王"有另外的看法,觉得他不适合将来做国君。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生母是奴婢出身,很难让大家心服。另一方面,康熙认为,这位"八贤王"虽然能够收拢人心,但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把国家交给他,等于判了国家的死刑。

  那么康熙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二、形势比人强

  这与康熙的执政风格有关。康熙这一辈子当了六十年的天子。在早年时,他奋发进取,敢于雷厉风行地办理政事,从而为大清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但到了晚年之后,国家太平已久,孳生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吏治这一块,康熙看到手下的大臣都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狠不下心来清理整顿。

  于是,官场管理日益松懈,种种不良现象到处都有。而且随着社会财富的集中,民间的贫富差距也在扩大,出现了大量的贫民。贫民没有土地,靠出卖劳力为生,一旦遇到天灾,只得流亡作乞丐。

  康熙知道应当下重手治理天下,特别是吏治这一块,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但是朝中势力非常复杂,牵一发而全身。如果重拳打击,很可能把自己苦心维护的盛世局面给打破了,那自己的一世英明就会被打破。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清不能再出"只知怀柔,不知重罚"的皇帝了。而胤禩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的想法跟康熙实在太像。如果让他当政,朝政必然更加糜烂,那就可能重蹈前明灭亡的覆辙。

  三、胤禛反其而行之

  与胤禩性格完全相反的皇子也有一个,他就是皇四子胤禛。胤禛本来并不康熙看好,因为这个四皇子可没有去学皇阿玛的风度,而是以"孤臣"为标榜,经常得罪人,在朝中也少有人缘。但他却是干实事的料子,能够吃苦,能够担当大任。而且,胤禛的儿子弘历也深得康熙欢心。知子莫如父,康熙早已把得意人选记在心中。只是为了避免纷争,从不透露半点口气。

  后来康熙皇帝驾崩,隆科多公布诏书。大臣们才得知新一代的君主竟然是四阿哥胤禛,都显得十分惊讶。胤禩一党更是非常不服。

  但是圣命难违,胤禛登上了龙座,即雍正帝。他展现了与康熙完全不一样的执政风格,对一些不良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清理,大量官员被削职判刑。很多官员脑子还停留在康熙时期,纷纷批评雍正的措施。但过了若干年后,朝廷的收入大增,全国上下出现了难得的景气之色,人们的态度也就由批评转向了支持。

  同时,人们对于当初康熙的选择也十分佩服,说他思谋深远,为国家选择了一个金刚不移其志的好君主。

  参考资料:《清史稿》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