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却遭遇大雨,为什么不用弓弩射杀司马懿?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例“火烧上方谷之战”讲述的是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时,通过诱敌之计成功将司马懿的大军引入上方谷,并引燃谷内大火的故事。

  但就在司马懿父子即将被烧死在谷内,北伐大业的最大阻碍即将被清除时,上方谷却突然天降大雨,浇灭了谷中大火,也浇灭了克复中原的希望,导致司马懿成功突围。

  诸葛亮无奈发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感慨,不久之后,诸葛亮就病逝了。当然,这场战役在历史上是不存在,仅仅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天意不可违的无奈而虚构出来的。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仅仅就战论战而言,为什么在火烧计策失败后,诸葛亮不及时下令改用弓弩射杀司马懿呢?

  我们先来看下上方谷这个地方适不适合用弓弩。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上方谷地处陕西眉县的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形状如葫芦。这个地形很像战国时期孙膑伏击庞涓的马陵道。

  而战国时期的马陵之战,齐军正是凭借“万弩齐发”,最终击败了魏军。可见,同样是居高临下的伏击战,上方谷之战时,诸葛亮的蜀汉大军是可以使用弓弩的。

  那为什么大火熄灭之后,蜀汉大军却并未改用弓弩射击,而是任由司马懿突围了呢?原因其实很无奈,因为射不到。

  首先我们要明白古代的伏击战是怎么个伏击法。古代行军时,都会派出哨探来随时侦查前方和周边敌情,所以,伏击的一方为了避免被侦查兵发现,伏击地点往往要选在敌军视线之外,毕竟敌军主将也不是睁眼瞎。

  那么《三国演义》里的伏击地是什么情况呢?虽说是虚构的战例,记载不实,但在陕西省宝鸡市的眉县以西还真有个上方谷,名叫葫芦峪,南望秦岭,北接渭水,当地也传说这里就是诸葛亮火烧司马懿的地方。葫芦峪这个地方,与邻近的渭河海拔差尚且超过了50米,而谷底与山腰的海拔差更是远超百米。

  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下蜀汉军队的弓弩射程究竟有多远。两汉三国时期,弓以石来划分射程,而百步又是弓箭射程的一个分水岭,即弓箭的射程多数在120米左右(前提还得是抛射),而有效杀伤距离则仅为60米上下。

  那么弩的情况又如何呢?

  弩在当时分臂张和蹶张,一个用手拉,一个用足蹋,单兵弩射程比弓远,但有个缺陷,射速非常慢,超过百米距离时已无精度可言。至于诸葛连弩,虽然射速快,但因箭矢无羽,牺牲了距离,遇阴雨天气时更是大打折扣。

  诸葛亮唯一可以使用的远射武器是弩机,蜀汉的弩机分为十石机 、十三石机等,由多人操作,据史载,西汉时期的弩机以六石为常用,射程可达260米,相信蜀汉的重型弩机不会短于这个射程。

  只不过《三国演义》里一心想以火攻取胜的诸葛亮,既然连天气因素都失算了,恐怕就更不会携带大量笨重的弩机在山头设伏吧。

  接下来我们再回头过来看战国时期的马陵伏击战,这场战役齐军靠万弩齐发压制住了魏军,但真正给魏军造成巨大杀伤的,却是后来齐军的乘胜追击。可见,想要在伏击战中仅仅依靠弓弩来完成团灭敌军的任务,是不可能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