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假如晚清跟列强死磕就是不赔钱的话,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清朝并非一味地顽固,虽然曾有一段很长时间不太关注经济利益,但更在意维护天朝的尊严。如果清廷仍强行抵抗列强的压力,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事实已经说明了问题。而如果不赔偿,列强也不会有所忧虑。当时的列强掌握着许多中国重要的收入来源,例如铁路、海关和矿产等。因此,无论从清廷还是列强的角度来看,顽固抵抗都不是可行的策略。

  一直到同治年间,清廷才正式转变之前对于列强蔑视的态度,承认对外关系是国家间平等的外交关系而非天朝上国与蛮夷之间的关系。在此之前,清廷内部的保守派认为洋人不堪一击,只要朝野上下一心,一定可以武力击败列强,但是第二次鸦片过程中,京师沦陷,朝野震动,清廷的对外体制才开始转轨。

  道光和咸丰二帝不愿意见到洋人,认为允许洋人进京,有损天朝威严和皇帝的面子,因此能不见洋人就一定不会见洋人,赔款割地都不是最重要的,他们最关心的是洋人会否打进京城,会否要求派驻公使驻京。因此只要洋人提出赔款的要求,清廷都会同意,并且用上好的库平银和墨西哥银元赔付,这种情况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才改变。

  甲午战后,高达两亿两的巨额赔款让清廷彻底猛醒,清廷没有了抵抗到底的决心,选择了赔款来息事宁人,但当时的国库每年的收入不过9000万两,因而清廷采取了允许民间设厂,发行昭信股票的方式来筹措赔款。1901年的《辛丑条约》,本息合计将近10亿俩,清廷也选择了赔付,分39年还清,清廷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摊派。

  因此,从清廷对赔款的态度的变化可以看出清廷对外观念的演变。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