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子贡口才第一 他的一席话却改变了天下格局

  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度过了他在位的第十一个年头,也是最为危机的一个年头。当齐国大军压进时,他或许没有想到当年老祖宗周公姬旦可比齐国老祖宗姜子牙风光得多,现在却是风水轮流转了。

  “身在列国、心在鲁”,行走在路上的孔夫子先生招来门下弟子询问道:“鲁国,祖宗坟墓所在,父母之国,现在形势十分危急,你们有什么对策吗?”

  子路站了出来,孔老夫子摇了摇头。

  子张站了出来,孔老夫子还是摇了摇头。

  子石站了出来,孔老夫子的头摇得更快了。

  子贡站了出来,孔老夫子的眼睛亮了起来。

  正是带着老师的殷切嘱咐及深切期待,子贡上路了。

  子贡见到田常所蹦出的第一句话:“你要攻打鲁国吗,鲁国可是一个很难攻打的国家哦,你犯了一个大错误!”

  子贡继续说道:“我为什么要说鲁国是个难以攻打的国家呢?鲁国的城墙薄弱防御力差,护城河狭小水浅,君主愚蠢而又不仁,大臣们虚伪而又不堪大任,百姓们又最不喜欢打仗,这样的国家,你还是不要和他交战的好。”

  “你还不如去和吴国打上一仗。吴国的城墙高而且厚实,护城河宽阔而且水深,战甲坚固异常而且崭新铮亮,兵士精选而且斗志饱满,最精贵的武器、最精锐的军队都在他们那呢,又有英明能干的臣子在那守着,所以说是很容易攻取的。”

  田常当然不明白子贡先生话语中所包含的诸多花花肠子,感觉到被耍了的他恼羞成怒地说道:“你所说的困难,却是人们所认为的容易;你所说的容易,却是人们所认为的困难。你这不是在消遣我吗?”

  面对大将军的愤怒,子贡却是好整以暇,不忙也不乱地说道:“我曾经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盛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就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

  “我听说了,你曾经要求三次封赏都不能成功,那是因为大臣中有不少和你作对的。”

  “现在你要攻打鲁国从而扩张齐国,如果是战胜了鲁国,你的君主会更为骄纵,如果是攻破了鲁国,赢得荣誉的大臣们将会更加尊贵,而对你来说,却是一点好处也没有,你与君主的距离也将会是更加的疏远。”

  情绪砝码还在继续添加着,必将理智给摧垮。“是你增添了君主的骄纵之心,是你给予大臣们放肆的权利,若都是这样,想要成就大事,那是很困难的。君主骄纵就会任意而为,不受限制,大臣们放任就会争权夺利,那么,你对上与君主因隔阂而越行越远,对下与大臣们因互不服气而争斗。照此发展下去,是很不利于你在齐国的前途的,危机也很快到来。”

  这倒不是危言耸听的话,子贡先生就事论事,以旁观者清的身份将齐国当前的政局以及未来发展娓娓道来,所依据着的正是齐国君主与大臣们和田常之间的微妙关系,当局者田常不由得不动心。

  当所有铺垫完成,水到渠成之时,精明的子贡先生终于扔出最后的论断、最终的目的:“所以征伐吴国,是再也不好的选择。征伐吴国失利(据子贡所说吴国的各项软硬件设施,十有八九是以这种结局告终),国人大多死于外面,大臣们因此而耗尽,你没有了同僚大臣们的强力竞争,也没有了国人的激烈反抗,孤立国君专制齐国的人,不就是你了吗?”

  田常不仅是有一点点动心,而是想付诸于实践了。但是,田常还是有自己的顾虑存在的,虽然他很是赞同子贡所做的构想,他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你话说得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已经出兵攻打鲁国了,就这样什么理由也没有的直接移兵吴国,是要引起很多实力派大臣怀疑的,这又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问题,子贡似乎有些不屑,说道:“你只要止住兵马不发,我自会前往吴国游说,让他们挽救鲁国而攻打齐国,你再派兵出击吴国就行。”

  田常觉得这主意不错,派了子贡为使者出使吴国。

  吴王夫差接见了子贡,并且让子贡讲了很多话,很多貌似前途光明一片最终却是足以致他命的话。

  就在吴国的庙堂之上,子贡先生侃侃而谈:“我曾经听说(好熟悉,参照上节),实行王道的国家不会灭绝诸侯国,以霸道著称的国家没有强敌在外,这就好比是千钧的重量只要加上一铢一两就会移动。现在万乘之国齐国将要攻打千乘之国鲁国,这是与吴国争权夺利呢,我很是为你担忧呢!”

  “如果吴国去救援鲁国,可以显扬威名,攻打齐国,而且还是获取大利益的事。安抚泗水边上的诸侯国,惩治残暴的齐国,臣服强大的晋国,这不是具有很大的利益吗?”

  “名义上是保存将要危亡的鲁国,实际上就是遏制住了强悍的齐国。这样的好事,聪明人都不会迟疑的。”

  吴王夫差是个聪明人,当然是懂得子贡话中的具体含义,他心中的欲望,也让他跃跃欲试,但是有拖后腿的在,他不得不小心点。

  “说得很好,虽然是很有道理,但是我曾经和越人交战,现在越王定居在会稽山上,苦身养士,看来是有报复我的心了。你等到我把越国打下来了,我再听你的话也不迟。

  朝堂上再次想起子贡的声音:“越国再是强大,也超不过鲁国,吴国再是强大,也超不过齐国。大王你只知道撇开齐国而攻打越国,等到那时,齐国早就已经将鲁国拿下了。况且大王你是以‘存亡继绝’的名义,攻打小小越国而惧怕强悍齐国,这可不是勇敢的表现。”

  什么是勇敢呢,子贡先生自有他的定义:“勇敢的人,是不惧怕艰难的,仁慈的人,也不会让人陷入困境,聪明的人不会失去时机,实行王道的人不会灭绝他国,这都是他们所建立起来的道义的最佳表现。”

  接着,子贡给勾践描绘出一副未来的美好前景,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现在你保存了越国,是向诸侯显示出你的仁义,你救援鲁国攻打齐国,借此威望逼压晋国,各国的诸侯必然会是相继陆续地来朝贡吴国,一代霸主之业,就此成就。”

  夫差想当霸主不是一年两年了,子贡正是看准了他的痒处,大下其手,到了这时候,夫差的理智完全被霸王之梦的情感所取代。


  子贡先生再次再接再厉给他吃下一颗定心丸:“大王你不是有点反感越国吗,我请求出使越国面见越王,让他出兵更随你征伐,这实际上是架空越国,名义上说是跟随诸侯讨伐。”

  夫差听从了子贡的建议,并且派子贡出使越国。

  子贡的到来,越王勾践一贯地装孙子,做出了受宠若惊的姿态,并将他的作秀发挥到极致。

  他先是命人清扫了道路,自己亲自来到郊外迎接,还显不够,勾践自己驾着马车,载着子贡回到了使者下榻的馆舍,一路之上,嘘寒问暖不停之余,他看似不经意地向子贡提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这里只不过是个蛮夷小国,大夫你为什么要不顾身份尊贵、屈驾光临到这小地方呢?”

  子贡正等着他的问话呢,忙不迭地说明来意:“我去游说吴王,希望他能够救援鲁国而攻打齐国,看他的神情欲望,是很想这样做的,但他心里又怕越国在后面下绊子,所以他跟我说:‘等到我攻打越国成功了后,再按你说的来做。’这样看来,他攻打越国是必然的。”

  “没有有报复他人的心志,却被他人怀疑,这是拙笨的;有报复他人的心志,却被他人知道,那是很危险的;事情还没有发动之前就已经被人知晓,那就完蛋了。 这三项可都是成就大事的祸患啊!”

  勾践的大脑袋即使再为结实,也经受不了连番的打击,他叩头倒地拜伏在子贡的面前,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我曾经没有估摸透自己的实力,就和吴国交战,最终被他们围困在会稽,每想到这些,痛入骨髓,不论白天黑夜,都是唇干舌燥,我恨不得与吴王拼个你死我活,这就是我所期盼的。”

  这也正是子贡所要听到的,在越王勾践的连连请教下,他说了几句实在话:“吴王为人凶猛残暴,群臣们忍受不堪;吴国经常打仗,兵士国人也是不堪忍受;百姓怨恨在外,大臣变乱在内;尤其是伍子胥因为进谏而死,太宰伯嚭掌握大权,顺应国君的过失,以安稳自己的失利,这是残害国家的治理方式。”

  “现在大王你派兵帮助吴王攻伐,必定会助长他的嚣张气焰,再用贵重的珠宝取悦他的欢心,以卑微的言辞尊重礼敬他,吴王夫差必定会攻打齐国的。”

  打了齐国,确实是好处多多:“如果吴王夫差这场战争没能打下来,失败了,这就是大王你的福分,机会来了啊;如果吴王夫差打了胜仗,必然会派兵压境到晋国,和晋国争夺霸主。”

  不管怎么样,吴国都是没有好果子吃的,接下来的,更为可怕,子贡继续说道:“我请求你派我去见晋国国君,让他共同合作,吴国实力一定会就此削弱的。他的精锐兵马尽陷在齐国,重兵又被牵制在晋国,大王你乘着这些弊病,就可以将吴国给消灭掉了。”

  越王非常地高兴,答应了子贡的要求,并且送给子贡黄金百镒,宝剑一把,良矛二支。

  子贡先生却是不在乎这些的,挥了挥手,拒绝了越王勾践的礼品,也许还潇洒地挥了挥衣袖,飘然而去。

  子贡先生并不急着去晋国,这不是因为他有所懈怠,或是忘了和越王勾践的约定,他掉转方向,再次来到吴国。

  子贡先生将他在越国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全都讲述给了吴王夫差,当然,那都是经过加工之后的相反方向。

  “我将大王你的话十分郑重地转告给了越王,勾践十分地惶恐,他说:‘我很不幸运,自小就失去了老爹,还自不量力,挑战吴国,闹得个军败身辱的下场,只能够栖居在会稽山上,现在的越国国家都快成了废墟了,都亏了吴国大王的恩赐,才使得我能够捧着祭品祭祀自己的祖先,这样的恩德,即使我死了也不敢忘记的,怎么还会有什么图谋呢?’”

  似乎正是在验证着子贡的所说,五天之后越国大夫文种来了,并且带来了很多的好东西。

  文种的态度,十足就是他主子的一个翻版,低调得不要再低调,卑躬屈膝地程度,绝对是古今少有,他顿首了又顿首,十分谦卑地对吴王夫差说道:“东海役使之臣勾践派遣使者文种,来修好你的下属,托他们向你问好呢。现在大王将要大举义兵,诛灭强暴救援弱小,打击残暴的齐国而安抚周王室,请你允许我调遣越国境内三千人马,自己亲披坚执锐,冲锋在前。因此我先派遣贱臣文种封赏先人留下的装备,铠甲二十件,屈卢矛,步光剑等等,作为您的军队大获全胜的贺礼。”

  越王勾践有这样的表现,吴王夫差是很高兴的,自尊心的满足,让他有些飘飘然。

  吴王夫差那温柔乡浇灌下的大脑似乎早已不够用,竟然还傻乎乎地问身旁的子贡:“越王勾践想要亲自跟随着我去讨伐齐国,你觉得可以吗?”

  子贡看似淡淡地回了一句:“这样做很不好啊。你将越国的国家掏虚了,调动了越国的大批人马,还要让他们的君主跟随着出征,这是很不道义的。大王你可以接受他们的钱物,允许他的军队参与,但要辞掉他们君主的效力。”

  吴王夫差答应了子贡的提议,并且还派使者慰问了越王。

  当吴王夫差的军队正式开拔的时候,子贡也准备好了行装,匆匆赶往晋国。

  子贡见到了晋国的国君,这时的他已经不用多废口舌,既定事实摆明着,为他的理论说辞提供了最佳事实依据。

  “我曾经听说(这似乎已经是口头禅了),不事先有所考虑谋划就不能应对仓促到来的变化,军队没有得到事先的治理历练就不可能战胜敌人。现在齐国和吴国开战,如果吴国输了这场战争,越国就会乘乱而动,如果吴国赢了这场战争,必然会兵临晋国。”

  晋国国君晋定公听了这话,有点不知所措,恐慌之中都带有无奈地问了一句:“那这怎么办才好呢?”

  子贡又是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整治好军队,修养士卒,等着他到来就行。”

  晋定公还真是听话,立马就准备起来,静静地等待着吴国的到来。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十二年,齐简公元年,吴齐两国会战于艾陵,齐军大败。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十四年,晋定公三年,越王勾践十五年,吴王夫差北上会聚诸侯于黄池,晋国有备,枕戈而待,与吴王夫差争锋,大败吴师。

  同年,越王勾践因时而动,乘机伐吴,吴王夫差回军,与越国征战,因连年战争,国内空虚,不得不与越国讲和。

  公元前481年,齐简公四年,鲁哀公十四年,田常反击弑君,田氏从此专有齐国国政。

  公元前478年,吴王夫差十八年,越王勾践十九年,吴越两国战于笠泽,越军三战三胜。

  公元前476年,吴王夫差二十年,越王勾践二十一年,越王勾践再次举兵伐吴。

  公元前475年,吴王夫差二十一年,越王勾践二十二年,越军围吴。

  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越王勾践二十四年,越军败吴,夫差自杀而死,越国称霸。

  由公元前484年为开端,至公元前473年作结,只是短短的十年间,鲁国、齐国、吴国、晋国、越国五国各有其变化。

  鲁国得以保存,齐国扰乱不堪,吴国被破灭,晋国因此而强盛,越国东向称霸。

  所有这一切,完全都是拜子贡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所赐。

« 上一篇
下一篇 »